
徐玉东(1981-),河南南阳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从事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专委会委员。本科就读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间跟随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邵素菊教授学习针灸理论和临床经验,在研究生期间师从于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杨永清教授开展“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的基础科学研究,现为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主要传承人。在针灸基础研究方面,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了“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的蛋白物质基础,发现与该针灸疗法效应相关的28种差异表达蛋白质,明确了该方法对哮喘免疫系统过程、炎症信号传导、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的调控作用,并鉴定S100A8、CC10等为潜在的“三穴五针”法针刺抗哮喘特异性效应蛋白。发现并验证针刺抗哮喘特异性效应蛋白S100A8的新功能及作用机制。证实S100A8可能具有制备哮喘治疗药物或含有该蛋白的哮喘治疗药物的用途,为基于针灸效应蛋白研究的药物靶标发现和创新药物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实验基础。发现并报道“三穴五针法”针刺抗哮喘效应血清舒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为针灸抗哮喘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关注“三穴五针”法对哮喘免疫早期抗原提呈阶段的调控作用,结合针刺效应蛋白CC10的免疫调节功能特性,率先提出针刺防治哮喘的“气道上皮—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轴作用途径,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免疫学调控策略和靶标。在针灸临床研究方面,参与并完成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三穴五针法”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评价与规范化研究”、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针刺防治过敏性哮喘免疫调节效应临床研究”,以及上海市卫健委临床科研项目“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 DNA 甲基化调控机制研究”,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相结合,传承、总结和推广邵氏针灸流派的学术经验。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与编写针灸学术著作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