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病证合参,求诊断精确
邵老认为疾病多错综复杂,尤其是疑难杂症,或寒热夹杂,或虚实并见,或数经同病,或诸脏皆疾,常导致临床见证变化纷纷。邵老强调临床诊断不可同一而论,更不可以偏概全,拘泥一家之谈。一旦误诊,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准确明晰的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前提。
邵老认为疾病多错综复杂,尤其是疑难杂症,或寒热夹杂,或虚实并见,或数经同病,或诸脏皆疾,常导致临床见证变化纷纷。邵老强调临床诊断不可同一而论,更不可以偏概全,拘泥一家之谈。一旦误诊,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准确明晰的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前提。
临床选穴处方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邵老选穴配方在经络理论指导下,以精简取穴为总则,依据病情,循经远取和局部近取相结合,抓主要矛盾,以求治本。临床常取2~4穴,有时仅需一穴便可收到奇效。但在临床应用中并不过分拘泥,常依照病情而定。对于复杂之病证,邵老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忘兼顾其他方面,适当配穴以加强疗效。
邵老认为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脏腑通过经络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密切相连,背俞穴治疗脏腑病具有其他腧穴无法替代的效果。针灸背俞不仅能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治疗脏腑病,而且还能治疗与该脏腑相联系的其他脏腑、组织、器官等疾病。
邵老认为针刺疗效的获得,除辨证求因、准确取穴外,其针刺手法也是取效之关键环节。在长期临证过程中,邵老师古不泥,注重实践,在进针、行针、补泻手法等方面颇多创见。强调针下得气的重要性,几十年行医生涯中,他不仅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指力,而且非常重视日常养生练功,常“闭目养神”,调息、运气。临床针刺时,将气功与针刺结合,以意领气,发气于指,以加速针下得气;并创造出一种热感手法,临床用之颇有效验。
人的精神情志变化不仅可引发疾病,且可影响治病效果。邵老认为针刺治病尽管手法重要,但治神守神不可忽略。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治神要求医者在针治过程中始终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气机变化,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其心理状态较佳的情况下接受针刺。守神是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一方面要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感觉和观察病人反应,另一方面要求患者心定神凝地体会针感,专心注意于病所,以促使气至。即要求医患双方 “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邵经明教授十分赞赏古代针灸先贤张仲景“针药合用”的主张,认为针灸属于外治法,善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药物属于内治法,长协调脏腑、扶正祛邪。邵老常说:“针灸药三者相兼而可以得言医”,临证或用针、或用灸、或用药、或针药并用,广开治路,不拘一法。他不仅针灸取穴精当,效专力宏,而且处方用药精简,疗效著胜,在治疗哮喘、肠粘连、急慢性前列腺炎、癫痫、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疑难杂症时,将针、灸、药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很多顽疾都能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