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简介

       邵经明,字心朗,号常乐老人。1911年3月出生于河南西华,自幼聪颖好学,私塾积累了深厚的国学根基,16岁拜清末举人、名医郭玉璜为师,研读中医,发愤忘食,勤学苦练。师满后再拜于承淡安先生门下,深得真传,加之苦学善思,中医和针灸技术日臻精湛。上世纪30 年代在西华、周口开设“鹤龄堂”,悬壶应诊,针药并用,尤擅针灸,救治乡邻,妙手回春,声名鹊起于豫东大地。解放初期,成立了周口镇联合诊所。1952年进入周口镇人民医院,1958年河南中医学院成立,选调至学校任教,为河南中医学院的建院元老之一。

简介22.jpg

       邵老临床经验丰富,能取各家之长,熟谙《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尤对仲景思想很有研究。他精于针术,工于汤药,临床讲究方精穴简、理明证清、效专力宏,重视中西合璧,四诊同参,针药并用,内外兼治。诊治疾病师古而不泥,治法独树一帜。邵老在行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诊治资料,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临证经验。尤其研创的“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更是独具匠心,疗效非凡。

简介11.jpg

       2012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228号),我校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在河南中医学院“邵经明学术思想研究所”的基础上,凭借特色优势明显、学术影响较大、临床疗效显著、传承梯队完备、辐射功能较强、资料翔实顺利通过了专家的审核,成为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团队是由邵老之女邵素菊、邵素霞和他的学生高希言、杨永清、王民集、路玫、朱彦岑等众多教授及其弟子组成,他们继承、发扬了邵老的学术思想,目前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流派团队成员分别在中国针灸学会及中国针灸二级分会如:文献专业委员会、临床分会、实验针灸分会、刺法灸法研究会、腧穴专业委员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和河南省针灸学会担任着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随着针灸医学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团队成员多次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芬兰、意大利、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传播邵氏流派学术思想和技术,使其在全球发扬光大。

简介33.jpg

       工作室团队以梳理本流派传承脉络、总结本流派学术思想、探索本流派临床特色的形成规律为学术 目标;以挖掘本流派优势病种,对其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临床研究,形成各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便于推广应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形成拥有代表性传承人、主要传承人和后备传承人的学术团队、培养符合本流派学术特色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招收徒弟若干名;通过建立本流派传承工作站、“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基地”网站、制作光盘等多种形式将本流派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44.jpg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于2012年成立,现有成员40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4人,讲师(主治医师)7人,助教(医师)3人;博士后1人,博士18人,硕士12人,本科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