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竹青,女,2011年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9年硕士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师从邵素菊教授,专业方向为针灸治疗肺脾病症的研究,现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期间,担任了本科班《针灸治疗学》、《刺法灸法学》的实训课教学任务,获得在校师生一致好评。此外,积极参加导师的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基于邵氏“五针法”调控哮喘模型大鼠CCL1、CCR8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2102310108;河南省中医药科学课题—针刺预处理对过敏性哮喘大鼠AKT/PK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项目编号:2018ZV2012),并参与了《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的编撰工作,同时积极参与邵氏针灸流派工作室的资料整理、流派宣传与推广工作。参与《邵经明教授学术思想研究》项目,荣获2020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硕士论文《“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FIZZ1、NOTCH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获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读博期间,主持研究生创新能力项目“黄连素靶向USP14调节T2DM肝脏糖异生作用及机制研究”,参与导师多项课题研究。荣获“优秀团员”,并多次积极参加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支部组织的安徽金寨义诊活动,投入基层医疗服务中,深入群众,响应健康中国号召,普及医学科普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传播中医药文化。
临床方面,本人掌握了邵氏针灸流派的精髓及特色临床技术,能熟练的运用“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咳嗽等相关肺系疾病;面瘫、失眠、偏头痛、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常见病;心悸、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擅长运用针灸、中药等治疗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攻读博士期间,主持上海中医药大学2021年度研究生创新项目,获“2021 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一等奖,发表SCI1篇,中文文章5篇,参编著作1部,参与课题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