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会议室隆重举办了“缅怀先师 追忆邵老”座谈会,会议由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邵素菊教授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曾经和邵老一起工作过的原针推学院书记、河南中医学院学生处处长王亚萍处长,原针推学院副院长、现任河南中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路玫教授,原针推学院副院长、河南中医学院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主任周运峰教授,以及针推学院王华兰教授、朱现民教授、张淑君教授等。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教学办、研究生科、科研科以及针灸学科、工作室部分老师和研究生。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王祥麒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王祥麒院长对邵经明教授在河南中医学院的贡献,一生的仁心仁术、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为勉励后学而慷慨解囊筹办基金的高风亮节给予了高度评价。王院长提出我们要借助“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这一平台,在缅怀前辈先师的同时,不断进取,做好传承工作,把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断发扬光大,让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为邵老的学生,各位领导、专家纷纷发言。王亚萍书记谈到,邵老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座高山,他慈祥仁爱、博大宽厚,他为了河南中医学院针灸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80多岁的邵老,为师,他坚持每年亲自为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带领他们进入祖国医学的殿堂,爱护学生,诲人不倦;为医,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坚持门诊,寒暑不辍。1999年他将几十年辛辛苦苦积攒的十万元人民币毫不保留的全部捐给了河南中医学院,建立了“邵经明教学奖励基金会”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邵老的学生王华兰教授说:邵老师课堂上传道授业,博古论今,常令学生们痴迷难忘;生活中和蔼可亲,宽以待人,就像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临床上针药并用,悬壶济世,待病人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谈起自己的老领导和恩师邵老,路玫院长显得十分激动,她回忆了自己30多年前跟随邵老临床的点点滴滴以及在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和邵老一起工作的场景,发自内心的说道:“邵老是我的启蒙恩师,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和邵老当年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是分不开。”回忆往事,路玫院长再次感慨地说:“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发展,真的是离不开前辈邵老等针灸人所付出的心血,离不开他们最初的艰苦创业。”周运峰主任就当年跟邵老相处中的几件小事,见证了邵老为医一不怕苦,二不怕脏的仁爱之心,为师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博大胸怀。他说:“邵老不但教给学生医疗技术,更把为人处世和做学问的道理传授给了学生,授之以渔,使学生终生受益。”“邵老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爱党爱国,在国家出现动乱之时,邵老能把握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学生及年轻教师耐心诱导,使他们能认清形势,不要过激行为。”周主任还说:“邵老的业余爱好善于书法,其书法酣畅淋漓,即坚毅果敢、富于进取,又显得恬淡洒脱、沉静闲适。邵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从其书法内容中还可以看出他做人的胸襟,对后学的关爱,对事业的追求。”张淑君教授追忆道,自己当年选择读针灸专业,离不开邵老的影响。在她看来,邵老是一名真正的学者,他的一生都在不辍的学习,不分节假日;邵老更是一名无私的老者,他的一生粗衣粝食,最后把自己几十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全部捐献给了河南中医学院;邵老不知拯救了多少患者使他们远离病魔;他不知帮助了多少中医学子圆了治病救人的梦想。朱现民教授以多媒体形势展示了“大医之路”,朱教授用这四个字诠释了自己心目中的一代苍生大医——邵经明教授。他说邵老用其仁爱和智慧的百年人生在不断地书写着、诠释着并践行着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留给后人的“大医精诚”的医学真谛。朱教授将先师邵老作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都把邵老为医为师的事迹介绍给新生们,使他们认识到大医就在我们身边。大家要有牢固的专业思想,通过努力学习,沿着大医之路走,一定能成为“一代大医”。
最后邵素菊教授向各位领导、专家教授表示衷心地感谢!感谢他们对工作室建设的关怀和支持。时至今日,一代针灸大师邵经明教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但在大家的追忆和缅怀之下,一位慈祥、睿智的常乐老人,一位博学、仁爱的大医形象牢牢地矗立在每一位在场的中医学人的心里。邵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医疗经验和高尚医德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医人去践行邵老“大医精诚”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医德,使之不断发扬光大。